欢迎光临河南莲发宝肥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,公司集科研开发、生产销售、推广服务、示范基地、物流为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

全国咨询热线

0394-4328808

小麦主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

发布时间:2019-12-30浏览次数:1005
1 锈病 
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,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斑形状又分为条锈、叶锈和秆锈3种。小麦锈病在全国主要麦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,轻者造成籽粒干瘪,重者植株枯死。 
1.1 症状识别。“条锈成行叶锈乱,秆锈是个大红斑”,说出了3种锈病的主要区别。 
1.1.1 条锈病。主要发生在叶片上,叶鞘、茎秆和穗部也可感病,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褪绿斑点,以后形成黄色粉疱,即夏孢子堆,呈长椭圆形,与叶脉平行排列成行;后期出现黑色、狭长、埋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,即冬孢子堆。 
1.1.2 叶锈病。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,后出现红褐色粉疱,即夏孢子堆,在叶片上散生,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出现黑色椭圆形、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。 
1.1.3 秆锈病。主要为害部位是茎秆和叶鞘,也可危害叶片及穗部。其夏孢子堆较大,长椭圆形,锈褐色,排列散乱,常聚合成大斑;后期病部出现黑色、长椭圆形或段条形、粉疱状的冬孢子堆,被害部位大片撕裂。 
1.2 防治措施 
1.2.1 选用抗(耐、避)病品种。 
1.2.2 药剂防治。用三唑酮(粉锈宁),按种子重量0.03%的有效成分拌种,或用12.5%特谱唑按种子重量0.12%的有效成分拌种。用20%粉锈宁乳油450 ~ 750 ml/hm2,或用12.5%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25 ~ 450 g/ hm2,兑水均匀喷雾防治。间隔10 ~ 15 d再喷1次,效果更好。 
2 白粉病 
小麦白粉病在全国各类麦区均有发生,尤其在高产麦区,由于植株生长量大、密度高、田间湿度大时,白粉病更易发生。目前,白粉病已上升为小麦的主要病害。 
2.1 症状识别。发病初期,叶片出现白色霉点,后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,上面生有白粉状的霉层(分生孢子),逐渐变成灰白色至淡褐色,后期在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(子囊壳),病叶逐渐变黄而枯死。 
2.2 防治措施 
2.2.1 选用抗病品种。 
2.2.2 农业措施。适当控制群体,合理肥水促控,提高植株的抗病力。 
2.2.3 药剂防治。用粉锈宁按种子量0.03%的有效成分拌种,可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,并可兼治锈病、纹枯病和黑穗病等病害;或用25%粉锈宁按有效成分105 ~ 150 g/hm2兑水喷雾防治。 
3 病毒病 
小麦病毒病包括黄矮病、丛矮病、红矮病和黑条矮缩病等多种矮缩病。其中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较为广泛;红矮病主要分布于西北、内蒙古和四川等地;黑条矮缩病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麦区。病毒病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,一般感病越早,产量损失越大。 
3.1 症状识别 
3.1.1 黄矮病。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和植株矮化。秋苗和冬小麦返青后,植株均可发病。秋苗感病后,植株明显矮化,叶尖逐渐褪绿变黄,不能越冬或越冬后不能抽穗结实。冬小麦返青后感病植株稍有矮化,上部叶尖开始发黄,向叶片基部扩展,呈黄绿相间的病斑。后逐渐枯黄,穗期感病仅叶尖发黄,造成穗小、千粒重降低。 
3.1.2 丛矮病。病株严重矮化,分蘖无限增多,叶片多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。秋苗发病较多,不能越冬而死亡,有的勉强越冬而生长纤弱,不能抽穗。发病晚的叶色浓绿,心叶有条纹,植株矮化,茎秆粗壮,多数不能抽穗或穗而不实,即使能结实的也是穗小、粒少,千粒重降低。 
3.1.3 红矮病。病株开始叶色深绿、色调不匀,叶片甚至叶鞘变为紫红色或黄色,最后全株呈红色或黄色,叶片黄化枯死,病株矮化,少数能抽穗但不实或粒秕。重病株心叶卷缩不能抽出,拔节前即死亡。 
3.1.4 黑条矮缩病。苗期病叶深绿、叶质僵硬、分蘖增多、丛生、严重矮化、不能抽穗。拔节后发病植株稍矮,抽穗迟、穗小、粒秕瘦、千粒重降低。 
3.2 防治措施 
3.2.1 选用抗耐病品种。 
3.2.2 药剂防治。用种子量0.3%的50%辛硫磷乳油兑水拌种,然后闷种24 h后播种。用40%乐果乳油1 000 ~ 2 000倍液,均匀喷雾,防治传毒害虫,可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。 
4 黑穗病 
小麦黑穗病主要有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,在我国各类麦区均有发生。主要为害麦穗和籽粒,可造成严重减产。 
4.1 症状识别 
4.1.1 腥黑穗病。病株一般较矮,分蘖增多,病穗较短而直立,初为灰绿色,后变为灰白色,颖壳外张,露出病粒,病粒短粗,外包枯白色薄膜,内充满黑粉。由于病菌的厚垣孢子内含三甲胺,故带有鱼腥味,腥黑穗病因此而得名。 
4.1.2 散黑穗病。病株抽穗略早,其小穗全部为病菌破坏,子房、种皮和颖片均变为黑粉,初期病穗外包一层灰色薄膜,病穗抽出后不久即破裂,黑粉(厚垣孢子)随风飞散,仅剩穗轴。 
4.2 防治措施 
4.2.1 选用抗病品种,建立无病种种田。 
4.2.2 药剂拌种。用粉锈宁按种子重量的0.03%有效成分拌种,或用12.5%特谱唑按种子量的0.3% ~ 0.5%拌种;或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兑水5 kg拌种50 kg,对防治以上2种病害均有效果。 
5 纹枯病 
小麦纹枯病在我国冬麦主产区普遍发生,近年来有加重发生的趋势。该病主要引起小麦穗小、粒少、千粒重降低,还可引起倒伏或形成白穗,严重影响产量。 
5.1 症状识别。叶鞘和茎秆上均可发病。叶鞘发病为中间灰白色、边缘浅褐色的云纹斑,病斑聚合形成花秆。茎秆病斑呈梭形、纵裂,后聚合形成烂茎。感染此病的植株不能抽穗,或形成枯白穗,或结实很少,籽粒秕瘦。 
5.2 防治措施 
5.2.1 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。 
5.2.2 农业措施。控制适当群体,合理肥水促控,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、钾肥,促进植株健壮,提高抗病力。 
5.2.3 药剂防治。用50%利克菌按种子重量的0.3%,或20%粉锈宁按种子重量的0.15%药量拌种。用20%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450 g/hm2,或20%粉锈宁600 ~ 750 ml/hm2喷雾防治。 
6 赤霉病 
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,在全国各类麦区均有发生,但在南方麦区发生较重,北方较轻。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,且病麦对人畜有毒,严重影响面粉质量和使用价值。 
6.1 症状识别。小麦从苗期到成熟期都能感病,引起苗枯、基腐、穗腐和秆腐等症状,其中以穗腐最为严重。①穗腐: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受病菌侵染,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,后逐渐扩展,病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,逐渐扩大成枯黄色,后生成粉红色霉层(分生孢子),后期出现黑色颗粒(子囊壳)。②秆腐:初期旗叶的叶鞘基部变成棕褐色,后扩展到节部,形成红色霉层,病株易折断。③苗枯:幼苗受害后芽鞘与根变褐枯死。④基腐:感病初期茎秆基部变褐软腐,以后凹陷,导致植株枯萎死亡。 
6.2 防治措施 
6.2.1 选用抗病品种。 
6.2.2 药剂防治。在小麦抽齐穗时,用80%多菌灵超微粉750 g/hm2,兑水均匀喷洒于小麦穗部,一次用药即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。 
7 全蚀病 
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,在我国华北、西北均有发生。近年来病害蔓延到长江流域,在局部造成严重为害。一般发病麦田减产10% ~ 20%,重者可达50%以上,甚至绝收。 
7.1 症状识别。小麦全蚀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,主要危害植株根部和茎基部。幼苗期感病植株地上部没有明显症状,重病株略矮,根变黑,严重时成片枯死;拔节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发黄,根变黑、茎基部及叶鞘内侧产生灰褐色菌丝层;抽穗灌浆期病株枯穗,根变黑腐烂,茎基部叶鞘内侧布满黑褐色菌丝层,形成典型的“黑脚”症状。在潮湿条件下,菌丝层上形成黑色的霉层(子囊壳)。由于茎基部受害,受害株略矮化,叶片变黄,分蘖少,重者枯死或形成白穗。 
7.2 防治措施 
7.2.1 选用抗病品种,合理轮作。 
7.2.2 药剂拌种。用20%粉锈宁乳油按种子量0.03% ~ 0.05%的有效成分拌种;或用种子量0.2%的20%立克秀和50%多菌灵混合拌种,不仅可防治全蚀病,还可兼治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。
0394-4328808